针对目前安全监管和防范手段相对落后,全国建筑施工企业信息化水平仍较低,信息化尚未深度融入安全生产核心业务的现状,利用信息化对建筑施工安全生产进行“智能化”监管。提升政府的监管和服务能力,更好的为企业提供服务。
通过工地管理可视化系统,进一步落实企业安全监管责任,提高企业对工程现场的远程管理水平,加快企业对工程现场安全隐患处理的速度。围绕安全监管制度为核心,以物联网技术为技术手段,将科技技术力量与安全监管制度紧密集合,成立综合性省-地市级应急管理机构,实现体制创新,能够统一处置生产安全领域的各类事件。
3) 充分整合企业的各个系统数据信息,在大平台统一呈现,实现系统提升,提高职能部门办公效率;
4) 能够查看安检记录、安检任务分配等操作;GIS数字地图实时显示在建工程方位、在建工程的详细信息;
5) 用于整合各检测机构产生的各类检测数据格式,上报到中心,对重要检测项目的检测数据,进行实时的监控。
6) 实现无纸化办公,在日常的监督和管理过程中,手工纸质与计算机信息录入并行。完成监督工作后,监督员需要将纸质监督报告扫描后以文件形式上传到系统,作为归档。
7) 实现中心与各总站、分站以往建设的独立系统的统一融合,统一项目编码及建筑设备管理指标等数据。
1) 远程对分散的建筑工地进行统一管理,避免使用人力频繁的去现场监管、检查,减少工地人员管理成本,提高工作效率。
2) 通过视频监控系统及时了解工地现场施工实时情况,施工动态和进度,防范措施是否到位,特别是对于场面比较大的工地,对于重点项目企业领导也需要远程监管。
4) 对塔式起重机安全监管上存在技术不足,普遍存在的超载和违章作业等现象,企业对租赁的塔式起重机信息如塔式起重机使用年限、维修状况等了解缺乏;地面的风速与高处的差别很大,很难判断塔吊的合理使用时机。
5) 监管建筑工地现场的建筑材料和建筑设备的财产安全,避免物品的丢失或失窃给企业造成损失;
6) 将施工实况展现于客户面前,向客户展现工地的建设规划和进度,达到一个宣传效果,也使得销售计划能够合理制定;
8) 防范外来人员的翻墙入侵、越界出逃,非法入侵危险区及仓库等场所,保证工地的财产和人身安全。
2) 企业对监管有一定抵触心理;在能做好生产安全的同时,不想被职能部门、监理部门等约束。
3) 应考虑新系统与企业现有系统的融合问题,同时数据通过公网输出,要考虑信息安全问题。
4) 为此如何综合考虑职能部门、企业共同的需求,达到共赢的局面,一方面需要系统设计时充分考虑,另一方面需要职能部门进行引导、政策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