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乐鱼体育官网平台 > 企业新闻
守护光明 传递温暖
来源:企业新闻    发布时间:2024-09-20 19:49:51 人气:

  2021年7月,高新连心桥党员服务队队员驰援河南郑州抗洪抢险,开展电力抢修。四川成都高新供电公司供图

  2024年8月底,中央宣传部授予国网四川电力成都高新连心桥党员服务队(简称“高新连心桥党员服务队”)“时代楷模”称号。

  这是一支成立于2002年4月5日的先锋团队,以员为骨干、依托基层一线班组站所组建。

  他们积极担当作为,无论是日常电力抢修、重大活动保电,还是面对重大抢险救灾任务,都主动请缨、冲锋在前,提供强有力的电力保障。

  他们坚持善小而为、善小常为,竭力为人民群众办实事、解难题,累计结对帮扶困难老人100余位,开展电力抢修和上门服务10万余次,接听求助电线万余次,让老百姓从电网事业发展中切实感受到党的温暖,架起党联系群众的连心桥。

  他们热心投身志愿服务,带动形成电力员服务队4900多支、队员近11万名,得到社会广泛赞誉。

  2017年1月,农历春节的脚步慢慢的接近。夕阳的余晖透过医院病房半掩的窗帘洒在病床上。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静静地躺在病床上。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消毒水味。

  “伍婆婆,我们的角度来看你啦!”刘杰和陈涛忽然出现在病房。老人的脸上闪过一丝惊喜。两人放下手中的鲜花和水果,搬来椅子坐在老人病床边。

  “快过年了,我们去看您,物业说您住院了。”刘杰温柔地与老人交谈,“您女儿还给我打电话,说您不愿意做核磁共振检查,让我来劝劝您。我刚才问了医生,这个检查对身体的影响不大,您要做了检查才能对症治疗啊!”

  老人看着刘杰笑起来:“她也知道我听你们的。好吧,我做这个检查。”窗外天色渐渐暗下来。两个“老朋友”的探望与关爱,让老人感到温暖。

  老人名叫伍德,家住四川成都市高新区玉林五巷,是一位独居老人,两个女儿都在外地工作。伍德老人出院后不久,刘杰和吴昊去她家探望她。年过九旬的她拿出笔,颤抖着、一笔一画地写下了这句话:“我很谢谢你们来看我,我来生当报还。”

  刘杰、陈涛和吴昊,都是高新连心桥党员服务队队员。服务队成立22年来,从始至终坚持人民电业为人民,当好电力先行官,架起党联系群众的连心桥,让党的旗帜在基层阵地高高飘扬。

  ● 走进成都高新供电公司的办公楼院内,人们会看到一棵高大的榕树。它枝繁叶茂、昂扬向上,展现出蓬勃的生机和欣欣向荣的活力。这棵几乎与高新连心桥党员服务队同岁的大榕树,见证着服务队的成长。

  高新连心桥党员服务队成立之初的承诺是:有呼必应,有难必帮。服务从客户电表前延伸到电表后,从户外延伸到户内。第一任队长马世伟回忆,起初,客户不相信他们能够为电表后、户内的供电设备和线路提供无偿服务,但是他们以实际行动践行了承诺,承担起成都15个社区10万多客户的供电服务职责,用心用情全力守护了百姓的用电安全。

  2002年,大家常用的通信设施是传呼机。高新连心桥党员服务队队员腰间挂的传呼机是有“呼”必应的重要工具。

  有一天下午,马世伟腰间的传呼机传来清脆的“嘀嘀”声,屏幕上显示出一串手机号。他一刻也没耽搁,马上拨去了电话。

  “你好,我想问一下,我年纪大了,卧室灯的开关太远不方便,想在床头再装一个开关,你们能不能帮帮我?”电话那头,一位老人的语气带着犹豫和试探。老人叫杨忠臣,住在神仙树南路。

  马世伟带着队员立刻赶到杨忠臣家。大家分工协作,不一会儿工夫,老人需要的床头开关就安装好了。老人按下开关,看着卧室顶灯亮起,脸上露出满意的笑容。当得知不收费时,老人有些难为情地告诉队员,之前在小区宣传栏上看到党员服务队承诺“有呼必应,有难必帮”,他还将信将疑。

  马世伟心里很高兴,又多了一个认可他们的人,慢慢地会有更多的人信任他们,相信他们的承诺,他们就能为更多的人服务了。那时候,很多居民家中的用电故障是表后线路烧坏、开关烧坏等,不在供电员工服务范围内,但只要是服务队队员力所能及的事,他们都会全心全意帮忙。

  在队员们的辛勤努力和真诚付出下,高新连心桥党员服务队赢得了群众的信任,大家称赞他们是让人信服的“电力110”。

  刘源是高新连心桥党员服务队的第五任队长,身高1.75米,身体结实。他从部队退役后来到高新供电公司,先后在用电营销、变电检修、配网抢修等岗位锻炼。2005年,他主动请缨加入高新连心桥党员服务队,两年后当上了队长。他带领队员走访社区,全面掌握社区用电情况。晨光初破晓,他们便已踏上“征途”;夜幕低垂时,他们仍未停歇。

  刘源常常觉得他们做的只是一些小事。比如他们为了帮扶社区老人,制作了一件件方便老年人生活的小装置。一次,他在上门处理工单时,发现独居老人由于听力不好,经常听不见敲门声、门铃声。他反复琢磨,日思夜想,和队友们一起动手做了一个能够在室内发光的门铃。不久,爱心闪灯门铃就出现在一些有听力障碍的老人家中。从有线到无线,从只有闪灯到“声、光、振动”功能三合一,经过反复改进,他们做出了后来普遍的使用的第三代爱心闪灯门铃。

  他们还有一个“小发明”——“一键通连心桥”热线电话机。老人们只需一键拨号,队员们就能得到消息并以最快的速度赶过去。

  2015年8月的一个傍晚,雨一直未停,空气闷热潮湿。刘杰接到了伍德通过“一键通连心桥”热线打来的电话:“我家停电了,我老伴的呼吸机不能停太久!”伍婆婆的老伴张大爷当时已经101岁了,因患肺心病,在家一直靠吸氧维持生命。

  刘杰是2014年1月接刘源的班担任高新连心桥党员服务队队长的。有点书生气的刘杰遇事却沉着果断。接到“求救”电话,他和队员带着发电机紧急出发。到了伍婆婆家楼下,他们发现是狂风刮断的树枝砸断了电力线路,导致整个片区都停了电,一时半刻很难恢复。情况紧急,他们迅速启动发电机,为伍婆婆家搭接好应急电源。看着呼吸机又运转起来,他们悬着的心终于放了下来。伍婆婆拉着刘杰的手,不停地说:“感谢啊小刘……你们这是在救命啊!”

  也就是从这一次开始,刘杰和伍婆婆建立起深厚的情谊,也就有了本文开头的故事。

  社会在发展,科技在进步,高新连心桥党员服务队在践行“有呼必应,有难必帮”承诺的道路上不断思考,如何站在群众的角度,以更温情、更暖心、更先进的方式开展服务。在这样的思路下,“亲老智慧系统”诞生了。

  高新连心桥党员服务队队员在老人们家中安装了一个智能插座。它会采集老人家中的用电数据,分析老人的用电行为,有突发情况告警的功能。一旦接到异常告警,队员们就会第一时间上门查看老人情况。通过这一个系统,他们的服务也从“有呼必应”升级到“未呼先应”。

  ● 一阵风吹过,大榕树浓密的枝叶沙沙作响。这把绿色的大伞是这样的密实,为过往的人们遮风挡雨,送去一片清凉。高新连心桥党员服务队亦如此,默默生长,润物无声,成为群众心坎上那一束温暖的光。

  在高新连心桥党员服务队队部,有一张“帮扶地图”,上面密密麻麻地记录了帮扶对象的年龄、住址、身体情况等信息。队员们定期帮扶地图上的困难群体,日子久了,他们建立了亲人般的感情与信任。

  现在,这张地图已经从纸质版升级至电子版,帮扶对象从5人增加至101人,高新连心桥党员服务队为民服务的同心圆越画越大。

  “我真想把家里的门钥匙给你们,这样你们进出就方便了。”2003年3月27日,退休女教师杜德柱对高新连心桥党员服务队队员徐言伟说,“在我心里,你们就是亲人啊。”

  徐言伟与杜德柱老人的缘分是从一个传呼开始的。2002年11月14日9时,徐言伟接到一个电话,电话那头传来了焦急的声音:“我姓杜,家里停电了,你们能来帮我看看吗?”

  徐言伟和队友们立即赶到现场,推开虚掩的房门,大家都愣了:床角蜷着一个头发全白的瘦小老人,日用品和速食散放在床上,床边放着一个暖水瓶。原来,老人身患重症,已基本不能走动,老伴去世多年,女儿因工作繁忙不能随时陪伴,老人活动范围主要就在床上了。她居住的房子年代久远,室内阴暗潮湿,线路老化,存在用电隐患。

  队员们拿出工具,免费重新布设了她家所有的线路,更换了灯具,又为老人在床头装上开关。服务队队员说:“只要有需要,就找我们,随叫随到!”从此,服务队队员时常到老人家里检查线路,陪她聊天,帮着买日用品。

  杜婆婆时常觉得,看到队员们就像看到自己的孩子一样,他们每次到来都让她心里感到很踏实。对于徐言伟而言,杜婆婆也如自己家中的长辈般亲切。他自学了康复按摩手法,每次来看望杜婆婆,都要为她按摩好一会儿。

  “我这不争气的腿,我自己都嫌弃,但你们却一点都不嫌弃,帮了我这么多年,感谢你们真正把我当家人看待。”杜德柱常常热泪盈眶地说。

  2017年的某一天,家住沙子堰社区的白德兰老人打电话求助,说家里卫生间的灯不亮了。白德兰是高新连心桥党员服务队的帮扶对象,年过八旬,膝下无儿无女。队员们会定期上门为她检查用电安全,逢年过节送去慰问品,抽时间陪她聊天解闷。白婆婆常说,队员们就像是她的孩子。

  接到白德兰的求助电话后,高新连心桥党员服务队队员吴昊和陈浩燃马上赶去她家,发现是卫生间里的老式拉线开关的线断了。吴昊踩着小板凳,准备将拉线开关更换成面板开关。

  在卫生间狭小潮湿的空间里操作很不方便。几分钟后,身材高大的吴昊就热得满头大汗。白婆婆便找来蒲扇帮吴昊扇风,还递上白开水。

  开关换好后,白婆婆连声道谢。吴昊不好意思地抹了抹额头上的汗说:“没事没事,这不过是举手之劳。”白婆婆却握住吴昊的手说:“小伙子,对你们来说很容易,对我这老太婆真是比登天还难啊。”

  2021年年初,白德兰老人给高新连心桥党员服务队写了一封亲笔信。她深情地写道:“有求必应,呼之即来。你们不是亲人却胜似亲人,我从你们的身上看到的是中国为民谋幸福的使命和初心。”

  ● 这么多年过去了,那棵大榕树历经风雨依然苍翠挺拔,它有着粗壮坚实的树干和牢固发达的根系。像大榕树一样,高新连心桥党员服务队脚踏实地、无惧挑战,成为党和人民可以信赖的力量。

  从马世伟到吴昊,这支队伍在七任队长的带领下,持续不断的发展壮大,不断拓展服务内容和范围。现任队长吴昊的手中有一叠资料,上面记录着一件件他们与时间赛跑、为生命接力的故事——2011年9月,巴中抗洪抢险;2017年8月,九寨沟抗震救灾;2019年6月,宜宾市长宁县抗震救灾;2021年7月,河南郑州抗洪抢险;2024年2月,湖南湘潭抗冰保电……22年来,他们从始至终坚持24小时在岗,无论是日常电力抢修、重大活动保电供电,还是承担重大抢险救灾任务,服务队都主动请缨、冲锋在前。

  2021年7月20日,郑州遭遇特大暴雨,引发的洪涝灾害造成郑州大部分区域受灾,郑州电力设施受损严重。当地抢修力量不足,急需各方支援。

  刘源和队友们主动请缨,作为国网四川电力第一批次抢险先锋队成员,于7月22日出发,驰援郑州。到达郑州后,他们接到的第一个任务是为橡树玫瑰城小区应急保电。该小区非流动人口是6000多户2万多人。

  “小区停电停水四天三夜了,我家里有个婴儿需要照顾,这几天熬得太艰难。”他们刚到橡树玫瑰城小区就听到群众的叹息。“力争在最短时间之内恢复供电。”队员们互相鼓劲。

  在接入电缆时,他们发现发电车与配电室距离太远,电缆长度远远不足。经过仔细查找,他们从小区建筑图中发现另有一处应急通道。但这个通道里有近一尺的积水,水面漂浮着各种垃圾。队员们相互搀扶着蹚水往里走,避免滑倒。他们反复检查了配电室情况,确定还能正常使用,才松了一口气,立即返回地面,开始电缆接入工作。

  经过紧急抢修,7月24日,橡树玫瑰城小区所有居民楼恢复了外部供电。队员们准备离开时,众多居民自发聚集到了小区大门前相送。一位居民说:“就是想送送你们,再说一声谢谢!”

  7月25日22时,刘源接到了新的任务,为已停电5天的郑州金成中苑小区送电。22时30分,他们抵达金成中苑小区。在车头灯、手电筒灯的照射下,他们开始施放电缆。“师傅,我来帮忙,人多力量大!”“我们也来帮忙!”小区居民不断前来帮着拖电缆。

  23时30分,开关合闸,电流送出,停电126小时的金成中苑小区灯火通明,整个小区沸腾了。

  抢修工作结束后,郑州市群众自发欢送国网四川电力援豫抗洪抢险队。刘源听到一位大姐感动地说:“你们太辛苦了,来不及喝一口热水、吃点东西就继续工作了,向四川人民学习!向四川英雄学习!”刘源很激动,心想:“人民群众才是真正的英雄,和他们站在一起、干在一起,自己浑身都有了使不完的劲,有了攻坚克难的勇气和信心。”

  今年春节前夕,湖南遭遇低温雨雪冰冻天气,高新连心桥党员服务队队员刘禄、陈浩燃主动响应,风雪兼程,辗转1400多公里前往湘潭参与抗冰保电。在统筹安排下,他们负责支援湘潭供电公司九华供电所抢修工作。2月8日农历腊月二十九,16时,他们和九华供电所员工一起赶到响水乡星沙村走马二台区。经查勘,他们发现村民吴大娘家的接户线被倒伏树木压断了。要抢修的地方位于一个小山坡上。山道上铺满树叶枯枝,泥泞不堪,湿滑难行。

  刘禄、陈浩燃二话不说就往山坡上爬。经过一个小时的抢修,吴大娘家的电灯重新亮了,电视有了画面。吴大娘跑出屋拉着刘禄的手,说什么都要让他们留下来吃饭:“这么冷的天,吃口热饭再走吧,你们太辛苦了!”

  婉言谢绝了吴大娘,刘禄他们又赶往桐塘村莲花台区,那里还有4户村民盼着来电。在村民李达家附近,他们发现冰雪导致电杆倾倒,于是决定铺设临时照明线路,先解决李达家春节期间的用电问题,节后再由当地供电所员工上门恢复重建。40分钟后,李达家里恢复了用电。李达激动地说:“这个年,可以过好了!” 李达的话让他们真切地体会到了在这冰天雪地的夜晚,一束明亮的灯光是多重要。为了这束光,他们愿意当“风雪夜归人”。

  在持续6天的抗冰电力抢修工作中,高新连心桥党员服务队联合九华供电所快速处理故障27项,完成响水乡桐塘村、星沙村等抢修复电任务。

  微光成炬,星火燎原。一个人可以带动一支队伍,一支队伍能够辐射一个群体。高新连心桥党员服务队逐渐完备工作方法,编制结对帮扶、社网共建等8类服务指导书,开展捐资助学帮困、社会电工培训等志愿服务,帮扶凉山彝族自治州阿吼村等8个村开展电力助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带动形成电力员服务队4900多支,队员总数近11万名,推动个体先进向群体先进拓展升级。(陈怡)

  人民日报社概况关于人民网报社招聘招聘英才广告服务合作加盟供稿服务数据服务网站声明网站律师信息保护联系我们

  人 民 网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